高松教會歷史沿革 - 高松教會|台灣基督長老教會

高松教會歷史沿革

創設:主後1957年1月8日
重建:主後1996年2月4日
獻堂:主後1998年4月26日

 

一、信徒往鳳山母會禮拜的時期

主後1927年信徒歐清義醫生來到刺蔥腳﹝現在的高松﹞行醫,熱心事主不忘傳主福音,一年後就引導五戶﹝歐清義、梁清水、梁文、吳達、黃東﹞家庭信主。當時尚沒有適合做禮拜的場所,每逢主日信的人都相約齊集由刺蔥腳行路到鳳山教會做禮拜,有時也騎鐵馬、坐牛車代步,大家渴慕敬拜主,樂此不疲嚮往耶和華聖殿的精神堪為今日信徒守主日的典範。

 

二、開幕在信徒祖厝禮拜的時期

自從1927年信徒在鳳山教會禮拜以來熱心追求靈命的長進,大家和諧相處爲主作見證,幾年後信徒又增至九戶家庭。當時歐清義醫生和梁坤松兄弟已任鳳山教會的長老和執事之職。教勢在高松之擴展有須主日聚會的地點,於是稟請中會通過分設高松為鳳山的子會,經中委會派特會於1957年(民國46)年1月8日開募高松教會(支會、信徒、口稱聚會所),地點是梁坤松執事所提供自己的大厝﹝祖厝﹞。高松的信徒從此就在這大厝做主日禮拜,由母會派員協助主日事奉,主日講道大部分由神學生負擔。設立首任長老歐清義,執事梁坤松。第二任長老梁坤松,執事黃瑞珠。

 

三、獻地建堂升格為堂會的時期

信徒在本地聚集禮拜既方便又省時,但使命就必加重了,大家向村庄傳福音希望更多的人信主為目標而努力,也渴望有自己的禮拜堂,梁坤源兄弟特有此感動,獻一筆土地 爲建堂之用地。隨後於1961年1月15日進行建堂,兄弟姐妹有錢獻錢有力出力大家同心協力完成第一次的建堂。翌年又建築傳道人的宿舍。主賜得救的人日日增加,到1963年信徒增至16戶家庭,是年1月8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。1969年7月31日稟請中會通過升格為高松堂會。

 

四、第二次重建聖殿獻堂時期

本會在第一次建堂後及1980年代經歷兩次的大水災,流失教會的歷史紀錄及文物,無法詳細追述正確事工年代,依稀記得自設立教會以來就有主日學,1970年代有自農會申請補助辦理「農忙托兒所」,後來轉型為「彼得托兒所」,服務鄉里,到1996年因重建聖殿拆除一切房舍,無上課教室而結束。

聖殿重建籌劃應於1986年以前就已提及建堂乙事,只因時機尚未適妥而延擱,教會教勢乃持續進展﹝1986年主日禮拜76人,1990年93人﹞並發起百人禮拜運動,也於1990年經由小會通過將晚上禮拜時間改在主日上午9點起的成人主日學小組聚會﹝此項聚會至今扔繼續﹞1997年主日禮拜平均110人,1998年平均130人,2003年平均131人,2006年平均137人。

於1991年成立建築委員會籌備重建聖殿,公推梁憲良長老為建築主委,黃賜郎牧師為顧問,委員:劉保通、謝加富、梁美慧、力新安、佘月緞、曾娟娟、陳水木、蔡秀蘭、賴淑粉、柯進聰、賴鳳珠、陳桂銘、郭銘隆、該年1月6日為建堂徵信信徒口數簽獻消息刊登在週報。在籌備重建聖殿其間先後又增購幾筆土地,爾後又得梁憲良 、梁憲忠共有的土地奉獻一筆,與原有梁坤源兄弟所獻的土地(舊禮拜堂之建地)合併為今日聖殿的現址。

為籌建聖殿經多次小會和建築委員會商計共識,通過決議始於主後1996年1月15日拆除舊有禮拜堂。2月4日主日禮拜後眾信徒團聚在建地舉行聖殿定礎禮拜。隨後進行建殿工程。
高松教會聖殿重建完成,是來自上帝的大恩賜,祂興起有心的人,感動衆信徒來分工合作完成這個聖殿。

聖殿重建施工至1998年4月26日竣工,並舉行聖殿重建獻堂暨設教40週年感恩禮拜,當日本會信徒和各教會來參加觀禮的會友、來賓共有一千多人,席設116桌宴請與會者。

聖殿重建總工程費合計38,935,025元,在建築主委以及各委員、兄姊的同心協力為建殿關注祈禱與奉獻,大家體認和深深感受的有如以斯拉記1:5~6所述「就是一切被上帝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建造耶和華的殿。他們四周的人就拿銀器、金子、財物、牲畜、珍寶幫助他們,另外還有甘心獻的禮物」。

聖殿豎立在此,成為人人祈禱的殿,並高舉基督,讓基督的光長明照耀社區,使人人心靈得以革新,盼望這聖殿內(所有信徒)外(社區住民)充滿著希望,有公義與慈愛,有平安與歡喜。

 

五、設教五十週年展開宣教新紀元時期

2000年向糖廠購地一筆及梁坤山長老奉獻一筆土地。
2006年得黃瑞珠長老家族奉獻土地一筆(清償貸款)
2007年購得原租用做車庫之地為教會所屬之地,使本會幾乎完成三面環路;用此做為設教50週年的祭物獻給上帝,讓主耶穌成為社區的耶穌,榮耀天父上帝的名。
2007年由松年團契發起組織「刺蔥腳協會」,為宣揚福音來打拼。
2007年的救主誕舉行設教五十週年紀念感恩禮拜。

 

本會開基祖 歐清義長老 的故事

歐清義長老1902年5月17日出生,1927年到莿蔥腳﹝高松﹞開業做醫生。他本為 鳯山教會的長老,來到莿蔥腳就開始一邊醫療一邊做傳教的工作。他嚴守主日,每主日都前往鳯山教會(約八公里)做禮拜。

當時沒有客運、公車,來回只能踩腳踏車。在主日,他不看病,全日在 鳯山教會服事。

歐清義長老的父親歐信德,也是 鳯山教會的長老,他也嚴守主日,不論主日有東西再便宜或可以賺很多錢,他也絶不做買賣。歐信德長老家裡每日做家庭禮拜,歐清義長老家裡也是每晚做家庭禮拜,禮拜時唱一首聖詩,讀一章聖經,然後做禱告。因為每天全家唱詩,連狗也會跟著唱詩(當開始唱詩,狗就跟著吹狗螺,唱完狗就停止吹狗螺。)

歐清義長老在莿蔥腳行醫傳道的期間,每天都在跟魔鬼搏鬥,他每天靈修禱告,孤軍與魔鬼爭戰。莿蔥腳人有人不歡迎他搬來,所以有人稱他為「歐仙仔」(有輕視之意)。有時他遭受謾罵、威脅、恐嚇,有時家裡的樹木被拔掉,有時夜裡得請有功夫的人來厝同睡,做保護者。雖然如此他們不畏懼,因他知道能殺死他的肉体的,不能毀去他的靈魂;他堅信上帝是站在他這邊,所以人不能對他怎麼樣。

他行醫傳道終能結創設高松教會這粒果子,是在於先擒王。這個村裡的王就是梁清水道士,他是「師公頭」,是村中最有學識者之一,所以他也最能了解福音的真理;雖然如此,在當時要背教來信教不是容易的事情。後來為了要更明白真理,梁清水先生就和歐長老去 鳯山教會做禮拜,但有時答應要去,卻溜到田裡去做工,歐長老就到田裡去請他回來,一同去鳯山教會做禮拜。因他的歸依信主。村裡的民間信仰就日漸式 微。

歐長老傳道理,常常要 犠牲小我。譬如他為了傳福音給一位泥水匠,為了要有機會接觸他,就家裡大大小小要用水泥的都找他,雖然他的功夫不是一流的,平階的厝也沒把握,所砌的牆也不是佷整齊,但是從蓋房子到做墓園的工作全請他做,這樣就有很多時間可以向他傳福音,終於使他成為得救的人。

歐長老就這樣一個人 黙黙的耕耘,終於在眾弟姐妹合力奉獻之下在1957年(民國46年)1月8日成立了高松教會。

  當時只有下列家庭(1)歐清義(2)梁清水(3)梁坤源(4)梁坤松(5)梁文(6)吳 逹(7)黃棟 (8)黃貢(9)劉保通(10)郭丁瑞(11)梁同居(12)黃萬賀等12個家庭。

  願 歐清義長老傳主耶穌的福音的心志與腳步永留咱心中,成做咱大家奮志學習的模範。